- 台灣原住民日:8月1日
1994年8月1日,經過國民大會修憲後再憲法增修條文終將「山胞」修正為「原住民」
- 1997年,進一步的將具有集體權屬性「原住民族」一詞寫進憲法裡。
- 1998年,原住民族委員會(原民會)成立
- 2005年,原民台開播,亞太地區繼澳洲後第二國
- 2005年1月通過《原住民族基本法》,確認原住民自治權。
- 2016年原住民族日,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台灣原住民族道歉
- 最早紀載:陳第(明)【東番記】
- 目前中央政府認證十六族:
日常文化
屋架建築、火墾、吃檳榔、紋面、方衣製作、輪舞等文化習俗,都與傳統的南島文化相近。
過去大多數的原住民族都是以傳統游耕及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
音樂工藝
- 排灣族、魯凱族:陶壺及琉璃珠製作、雕刻藝術;五年祭(刺球)
排灣之寶:古陶壺、青銅柄匕首、琉璃珠
- 布農族:皮衣製作,著名的祈禱小米豐收歌(誤稱為八部合音)
- 鄒族:揉皮技術、戰祭(瑪雅斯比Mayasvi)
- 泰雅、太魯閣族:多金屬簧口簧琴
- 布農族:多聲部合唱
- 阿美族:自由對位式複音合唱,郭英男【老人飲酒歌】
- 布農族的「射耳祭」(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,四月舉行)與「小米祭」(唯一全部落祭典,四月舉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