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住民
文學與藝術
清領時期(1683~1895)
- 1683年(康熙年間),施琅攻台,澎湖海戰後,鄭克塽降清,南明東寧王國滅亡
- 1858年:締結天津條約(第一次英法聯軍)。依據天津條約,清政府將台灣的淡水 (1862年)、基隆(1863年)安平、打狗(今日之高雄)均於1864年陸續開放,並且允許宣教士來台傳播基督教。
- 牡丹社事件:1874年(清領),琉球人漂流至牡丹鄉附近遭殺害,日軍於車城與牡丹交界處(石門古戰場)登陸
日治時期(1895~1945)
- 1926年台灣農民組合~簡吉創立,基地鳳山
- 霧社事件:1930年(日治),今南投仁愛鄉,賽德克族莫那魯道發起,日軍使用化學武器,日治時期最後一次武裝抗日,(漢人在1915噍吧哖事件後改採社會運動方式)
- 小林躋造:1936-1940台灣總督,推行『皇民化、工業化、南進基地化』。
積極去台灣文化,禁歌仔戲、布袋戲、廢農曆年習俗、強制參拜神社、廢報紙漢文欄。
築新高港(今台中港),設熱帶醫學研究所、農業試驗場;
設立國家公園(大屯、次高太魯閣、新高阿里山)
- 林獻堂:台灣議會之父,經歷清、日、戰後
成立詩社:櫟社
- 內地延長主義:台灣仕紳可進入台灣總督府評議會擔任議評會員並提供意見
近代政治社會(1945~)
- 三叉山(台東關山)事件:1945年9月10日,二次大戰日本宣佈投降後,一架從菲律賓起飛的軍機,載滿已釋放的美軍俘虜,在三叉山東北方撞毀,機上26人全部罹難,又造成由日軍警組成之搜救隊(前中後三隊)前隊有26人在途中遇難,前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後山定1人,史稱「三叉山事件」。紀念碑位於關山親水公園內。
- 1985年成立經濟革新委員會,提出『三化』:自由化、制度化、國際化
- 台灣:海基會(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)
中國:海協會(海峽兩岸關係協會) ※記憶:中國邪惡
- 台商子女學校
- ECFA: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》(英文:Cross-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)